早在2015年初
三大运营商就提出的提速降费
至今已实施六、七个年头
为何消费者,特别是老用户
对“降费”的感知并不强
有的甚至花费更多?
消费者得不到降费实惠的背后
正是电信消费套餐的诸多“套路”
比如运营商会通过增加通话分钟数,来实现通话套餐费的降费,单价是降低了,但对于用户来说通话的总价没变。
实际上目前许多用户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使用通话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少,已逐渐被微信语音通话给取代。
再者,网络提速之后,用户的平均流量也增加了,流量的增加速度远高于网费降低程度。即使单位流量套餐费和此前相比确实是降了,但是用户使用的总体流量是增加的。
所以单价降了总价还是升高的,因此运营商声称流量资费已大幅降低,但用户却“没感觉”。并且随着5G时代的到来,可能会因为5G网速快而消耗更多流量。
近日,针对网友反映手机卡“流量很少,分钟数很高,套餐收费标准很贵”,工信部在人民网互动平台作出回应:
回应
已推动企业推出各种优惠资费方案和降费举措,将进一步督促企业改善资费方案,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广大用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网友在留言中表示:
电信公司办理卡时有活动,2年后又恢复原价。
由于使用习惯,用户很难轻易换号码。
手机卡流量很少,分钟数很高,而且套餐收费标准很贵。
对此,工信部回应称,2015年以来,通过鼓励市场竞争,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动企业推出各种优惠资费方案和降费举措,如取消手机长途漫游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等,降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图片来源网络
移动流量平均资费已由2014年的139元/G下降到2020年的4元/G,降幅超过95%。
工信部表示:
目前,在移动通信市场,电信企业推出了符合各类人群需求的多种资费方案供用户选择。
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督促企业改善资费方案,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广大用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来源:上海市消保委、新浪科技、微博
编辑:张朗辉
校审:周俊良
主编:黄玮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