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熬夜一时爽,健康火葬场”。早在十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将熬夜(包括昼夜节律打乱的轮班工作)归为2A类致癌物。但现实是,除了“生活所迫”的轮班工作之外,当代主动选择熬夜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晚上不睡,白天萎靡,何尝不是一种“慢性自杀”?!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好好盘盘“为什么现代人喜欢熬夜”
熬夜原因一:时常体验“心动”的感觉
JACC:熬夜导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92%
不少熬过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熬到一半,突然感到心脏一紧,令不少人“心有余悸”。熬夜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非新鲜事儿,但这个影响到底有多严重,不少“心存侥幸”的熬夜人可能并不清楚。
今年5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研究团队调查了412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结果发现,熬夜会导致再灌注后梗死面积增大,即增加心肌梗死的损伤面积,影响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此外,在5年的随访过程中,研究者还发现,熬夜会导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显著增加92%!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2.03.370
心肌再灌注损伤,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结果的主要决定因素。研究者从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收集到412名STEMI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过再灌注治疗,并有术后心脏磁共振成像图(CMR)记录以供研究。
基础信息显示,与非熬夜的参与者相比,熬夜党往往更加年轻,吸烟比例更高,且有着更高的BMI和高血脂患病率。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意外,熬夜党通常会伴随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夜宵等,虽使漫漫长夜变得好熬,但对身体的损害也是巨大的。
而心脏“首当其冲”!CMR成像数据显示,熬夜的参与者有着更大的心肌梗死面积,约比非熬夜者高出20%(p<0.01)。熬最长的夜,梗更多的心。
熬夜与心梗的具体机制
调整混杂因素之后,在中位数为5年的随访过程中,与非熬夜的相比,熬夜让罹患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风险显著增加92%!所以,在熬夜时收到心脏的“抗议”绝不是错觉,而是提醒你“收手吧,快别熬夜了”。
为了验证熬夜与心肌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还搭建了小鼠和绵羊的动物模型。与人类的临床结果一致,昼夜节律的紊乱会显著增加AMI的再灌注损伤,导致心脏功能恶化,甚至引发死亡。
进一步,研究者找到了整个机制中的“罪魁祸首”——心肌细胞中一个新的核受体亚家族1组D成员1(NR1D1)/心肌营养素样细胞因子1轴(CLCF1),在昼夜节律紊乱诱导心肌损伤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熬夜,会使NR1D1的表达显著降低,进而升高心肌中的CLCF1,增加炎症反应,最终损害心脏。
综上,熬夜会显著扩大心梗面积,增加92%的心脏不良事件。单身太久的你,如果想体验“心动”的感觉,就去熬夜吧!
熬夜原因二:提前步入“晚年”的状态
PNAS:熬夜导致海马体中抑制神经元活动增加,破坏记忆巩固
为了科研、学习或工作,不得不熬了一整个通宵后,第二天会明显感到自己整个人的反应变慢了一拍,大脑仿佛“凝固”住了,觉得自己“笨笨”的。不用怀疑,自信一些,把“仿佛”“觉得”去掉,熬夜使人变傻是有科学依据的!
此前,Science上的一项重磅研究揭示了睡眠的重要性:在深度睡眠期间,大脑中的类淋巴系统的“排污”网络会达到高速运转模式,比白天多排出10-20倍的“脑内废物和代谢垃圾”。经常性的熬夜,缺少深度睡眠,则会导致受试者脑脊液中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淀粉样蛋白显著增加。
脑脊液反复清洗大脑的过程(DOI: 10.1126/science.aax5440)
不仅如此,熬夜导致的睡眠不足,除了为多年后的阿尔茨海默症“打下基础”之外,还会干扰海马体依赖性记忆,加重大脑负担,直接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正如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学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所述:
为了探究睡眠不足与海马体依赖性记忆的深层关系,研究者构建了动物模型,并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学观察背后机制。
https://doi.org/10.1073/pnas.2019318118
研究者发现,在学习或工作之后,被允许自由睡眠的小鼠脑内,海马体齿状回部的核糖体S6蛋白的磷酸化显著增加,提示形成的记忆开始巩固。而与之相反,被剥夺睡眠的小鼠,脑内海马体磷酸化水平降低。
换句话说,熬夜诱发的睡眠不足,增加了海马体中抑制神经元活动,使得与存储记忆相关的海马体中正常神经元活动无法聚集,破坏了记忆的长期存储,扰乱学习后的记忆形成。
综上,熬夜使得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在脑内积聚,破坏学习后的记忆形成。如果不想卷了(unjuanable),试图早点“退休”,就去熬夜吧!
熬夜原因三:自己掌控疾病的发生
JPR:人类研究显示,熬夜损伤DNA,增加患癌风险
虽然有些unbelievable,但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熬夜被IARC列为2A致癌物,即已有充分的实验动物以及有限的人类致癌证据证明,熬夜及夜班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与各种癌症风险增加相关。
由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Shobhan Gaddameedhi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上发表的研究为该理论增添了“人类”层面的新证据。
在对模拟白班或夜班的志愿者进行调查后,研究者发现,熬夜扰乱了部分癌症相关基因24小时活动的自然节律,使得熬夜党更易受到DNA损伤。此外,熬夜还会影响人体内的DNA修复机制,使其在处理DNA损伤时出现错误,进而增加患癌风险。
不要心存侥幸,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熬夜真的会增加人类患癌风险!
https://doi.org/10.1111/jpi.12726
为评估熬夜/夜班对人体的影响,研究者收集了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为期7天的模拟实验。其中,7人按照白天的时间表进行3天工作,另外7人则执行3天的夜间工作。
对血样中白细胞的分析显示,在白天工作的参与者中,与DNA修复相关的基因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但在夜班条件下却会失去这种节律性。而这种DNA修复相关的节律性破坏,意味着熬夜的人群更易受到DNA的损伤。
进一步的癌症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则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在相同的电离辐射下,与参与白班的人相比,熬夜党表现出更高程度的DNA损伤。日复一日,未修复的DNA损伤不断累积,从而增加了癌症风险。
夜班参与者的血液中分离出的白细胞显示出更多的DNA损伤
综上,熬夜会打乱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时间,降低人体DNA修复过程的有效性,进而诱发癌症的发生。如果想有自己掌控自己“生命”的感觉,就去熬夜吧!
去熬夜吧!去时常体验“心动的信号”,去提前步入“安详的晚年”,去做自己“健康的掌控者”,去做不被定义的熬夜党吧!
ps:话说回来,在不需要“被动熬夜”的情况下,还是早点睡吧~
参考文献
[1]Zhao Y, Lu X, Wan F, Gao L, Lin N, He J, Wei L, Dong J, Qin Z, Zhong F, Qiao Z, Wang W, Ge H, Ding S, Yang Y, Xiu J, Shan P, Yan F, Zhao S, Ji Y, Pu J. Disruption of Circadian Rhythms by Shift Work Exacerbates Reperfusion Injury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22 May 31;79(21):2097-2115. doi: 10.1016/j.jacc.2022.03.370. PMID: 35618347; PMCID: PMC8972444.
[2]Fultz NE, Bonmassar G, Setsompop K, Stickgold RA, Rosen BR, Polimeni JR, Lewis LD. Coupled electrophysiological, hemodynamic,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scillations in human sleep. Science. 2019 Nov 1;366(6465):628-631. doi: 10.1126/science.aax5440. PMID: 31672896; PMCID: PMC7309589.
[3]Delorme J, Wang L, Kuhn FR, Kodoth V, Ma J, Martinez JD, Raven F, Toth BA, Balendran V, Vega Medina A, Jiang S, Aton SJ. Sleep loss drives acetylcholine- and somatostatin interneuron-mediated gating of hippocampal activity to inhibit memory consolid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1 Aug 10;118(32):e2019318118. doi: 10.1073/pnas.2019318118. PMID: 34344824; PMCID: PMC8364159.
[4]Koritala BSC, Porter KI, Arshad OA, Gajula RP, Mitchell HD, Arman T, Manjanatha MG, Teeguarden J, Van Dongen HPA, McDermott JE, Gaddameedhi S. Night shift schedule causes circadian dysregulation of DNA repair genes and elevated DNA damage in humans. J Pineal Res. 2021 Apr;70(3):e12726. doi: 10.1111/jpi.12726. Epub 2021 Mar 14. PMID: 33638890; PMCID: PMC8011353.
来自: 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