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推荐:多喝咖啡或茶,竟能减肥!BMJ子刊:血液中咖啡因含量越高,抑制体脂,肥胖风险大大降低

时间:2023-03-29 13:00:06       来源:199IT

春天到了,“春困”来得相当猛烈,几乎平等地攻击每一位打工人。要想将自己从“春困”中解救出来,自然离不开“咖啡浓茶配红牛”,才能“完美驾驭996”。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饮用咖啡、浓茶以及功能饮料等含咖啡因的饮品,更多地是为了其“提神醒脑”的功效。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些含咖啡因的饮料还“附赠”了另一个惊人的功效——减肥

近日,来自卡罗林斯卡学院以及多国院校联合开展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显示,血浆中较高的咖啡因浓度,能够有效地降低人体内的脂肪含量,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预防作用。该研究发表于BMJ Medicine上。


(相关资料图)

爱喝咖啡(或者咖啡因含量比较高的茶)的理由+1,没想到在“续命”的同时还能有效减肥,简直是一箭双雕啊!

//dx.doi.org/10.1136/bmjmed-2022-000335

咖啡因(Caffeine)是一种甲基黄嘌呤类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精神活性物质,生活中主要来源于咖啡、茶、苏打饮料等。

事实上,咖啡因能够减肥并降低与肥胖相关的疾病风险并不是个新观点。咖啡因具有产热作用,先前的短期对照试验也证实,较高的咖啡因摄入量能有效降低体重、体重指数(BMI)以及体脂率。

而在此基础上,咖啡因的摄入量自然也能降低与肥胖相关的疾病风险。一项涵盖了30个前瞻性研究的、超118千万名参与者的大型Meta分析显示,每天每多饮用一杯咖啡(平均含70–150mg咖啡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随之降低7%。

但迄今为止发表的大多数研究都是观察性的,无法排除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因而不能确定咖啡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搭建了孟德尔随机化框架,利用咖啡因代谢的遗传变异,探究血浆中咖啡因含量高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主要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影响。

研究设计图

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中,找到与咖啡因代谢速度相关的基因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本研究中确定的位点为CYP1A2(与咖啡因在肝脏中的代谢相关)和AHR(调节CYP1A2的表达)基因。拥有这两种基因变异的参与者,体内咖啡因的代谢速度更慢,血浆中的咖啡因含量也会更高,依此来评估咖啡因对疾病的影响。

结果显示,遗传预测的血浆中咖啡因浓度越高,意味着BMI和全身脂肪质量越低,但与去脂体重无关。

在不同的人群中,遗传预测的血浆中咖啡因每增加1个标准差,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19-23%。换言之,血浆中咖啡因含量越高,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越低。

基因预测的血浆咖啡因浓度越高,2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进一步的因果分析显示,血浆中咖啡因含量对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由BMI的降低驱动的。数据显示,咖啡因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的作用,有43%可以归因于减肥。

简单来说,血浆中咖啡因含量的增加,使得BMI和全身脂肪质量降低,自然也会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因果定向图

看来,喝咖啡减肥还真不是说说而已,研究者也解释了背后的生物机制——咖啡因能通过增加产热和脂肪氧化来降低BMI和脂肪质量;因此,血浆咖啡因的含量越高,产热反应的效果也越好,消耗的能量自然更高。

数据显示,每天摄入约100mg咖啡因,能使消耗的能量增加约100kcal(418.4kJ),从而降低肥胖症的发生风险。而市面上售卖的咖啡中,一份浓缩约含60-75mg的咖啡因。想要减肥的朋友们,还不赶紧喝起来,简直就是“坐躺瘦”!

咖啡和茶爱好者狂喜,让咖啡因在我们的血管中狂奔吧!

参考资料:

[1] Carlström M, Larsson SC. Coffee consumption and reduced risk of developing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Nutr Rev. 2018 Jun 1;76(6):395-417. doi: 10.1093/nutrit/nuy014. PMID: 29590460

[2]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3-high-blood-caffeine-curb-amount.html.

[3] Larsson SC, Woolf B, Gill DAppraisal of the causal effect of plasma caffeine on adiposity,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wo sample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studyBMJ Medicine 2023;2:doi: 10.1136/bmjmed-2022-000335

来自: 生物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