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贝格: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

时间:2023-08-30 14:28:14       来源:199IT

罗兰贝格最新一期《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显示,在经历了2022年的震荡之后,电动车与充电补能市场恢复强劲增长。尽管一些市场的能源价格波动,但电动车销量和补能基础设施发展等几项关键市场指标仍创下历史新高。

第四期《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覆盖亚洲、欧洲、美洲、中东等地区,共计30个国家,包含31项行业指标,并基于行业访谈、一手研究以及2023年上半年对来自全球各地区1.6万名参与者进行调研。在本报告中,我们将对整体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并聚焦四个专题领域。


【资料图】

首先,伴随2022年全球电动车销量渗透率创下历史新高,我们研究了对电动车偏好产生影响的因素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其次,我们评估了电动车公共补能网络快速扩张背后的驱动因素,包括新技术和便利性等。

再者,随着使用公共补能的电动车车主比例达到 90%,我们分析了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行为,发现里程焦虑仍是主要问题。

最后,我们研究了主机厂在电动车补能基础设施方面的新兴区域化战略,特别是在美国和中国所采用的不同发展路径。

得分与排名:中国保持领先,其余国家奋起直追,全球表现全面提升

第四期《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中排名前五的国家得分均较上一期有所提高。中国以82分(满分100分)位居榜首,其次是德国(74分)、美国(73分)以及荷兰(69分),挪威(65分)以不到一分的优势将英国挤出前五名。排名前五的国家差距显著缩小,尤其是德国和美国,正向中国的领先地位奋起直追。

另一方面,排名靠后的国家也有积极的进展。一些国家的得分显著提高,马来西亚(41分)和印度尼西亚(41分)均提高了12分,甚至排名垫底的沙特阿拉伯也从16分跃升至27分。

事实上,中东和东南亚国家的表现有所改善,使得全球国家平均得分从45分提高到51分。这表明全球电动车补能市场正得到健康发展。

近期电动车市场发生的几起事件有助于推动得分的整体上升[1]。价格战的爆发是一大关键因素。在全球市场上,高价位电动车车型的选择向来较多,而低价位车型的选择却较少。

尽管大多数全球主机厂过往在电动车领域并不完全奉行低价竞争策略,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主机厂正积极采取行动。例如,特斯拉不断基于其生产方式的改良、规模优势与不同地区的竞争策略,下调现有车型的价格,并尝试开发一款低价入门车型;比亚迪则计划在中国以1.2万美元的价格推出基础版海鸥车型;大众汽车也在考虑为欧洲市场推出一款低价车型。

充电补能市场本身的发展也对整体得分的提升产生影响。例如,特斯拉拥有横跨中、美、欧的备受瞩目且快速扩张的品牌自有充电网络,并于2022年末起,逐步将其开放给更多主机厂,以供更多品牌的电动车实现补能需求;加利福尼亚州作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之一,州政府宣布投资29亿美元,将其公共充电桩数量增至约17万个,超过原先数量的一倍。

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也在不断涌现。10月,赫兹汽车租赁公司宣布与能源巨头英国石油达成协议,在美国共建电动车补能网络,为该租车公司不断增长的电动车车队提供服务。此外,通用汽车宣布通过其新的子公司GM Energy进军整体补能服务领域。

随着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投入,我们开始观察到美国联邦政府在电气化方面一系列新的法律和投资所带来的影响。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国家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计划”(NEVI)以及《芯片与科学法案》将对其电动车销售、充电补能基础设施和半导体产能产生重大影响。

电动车市场:富有韧性

2022年,全球电动车销量渗透率(电动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创下历史新高,全球水平达到15%。因此,电动车市场对外部因素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强,而消费者对能源成本和风险的敏感度自上一期《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以来也有所下降。

欧洲电动车销量反弹

报告显示,欧洲主要国家的电动车销量在经历了2022年上半年的下滑后,于年末出现反弹。上半年销量下滑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地缘政治冲突所引发的能源危机;此外,电动车车主对价格的敏感性仍相对较高——2021年和2022年的用户调研显示,分别有42%和59%的参与者将成本视为购买电动车的关键考量。

2022年初,欧洲电价飙升至历史新高,大幅推高电动车的驾驶成本,打击了消费者对拥有电动车的信心。然而,当供需状况促使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水平,2022年下半年欧洲电动车销量及其渗透率则从2022年上半年的24%快速上升至28%。

俄乌冲突仍造成全球性影响

在第三期《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中,我们向调研受访者询问了俄乌冲突对其电动车偏好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58%的受访者对能源价格波动及由此导致电动车总体拥有成本优势下降表示担忧。而在第四期报告中,电动车车主们似乎已对冲突的影响有所适应。如今,尽管不同地区的适应程度各不相同,但总体上仅有46%的受访者对冲突的影响表示担忧。

中国和中东的受访者目前的担忧程度最低(分别为16%和38%),且是自上一期报告以来降幅最大的国家/地区。尽管欧洲和美洲受访者的担忧程度也都出现大幅下降,但仍有约一半的受访者担心冲突对电动车购买的影响。在欧洲,受访者对电动车意愿的改善程度则非常有限,这很可能是由于靠近冲突地带以及能源价格持续存在不确定性。

公共补能:快充份额的不断提升促使用户满意度提高

近期电动车销量的蓬勃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电动车补能市场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共补能网络持续迅速扩张,而快充技术的不断推广已经改变了充电网络的结构。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公共补能网络和快充技术两者的结合使得电动车在公共充电场站充电比以往更加便捷。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就快充以及用户对公共补能网络的看法进行深入研究。

快充和直流充电胜出

快充桩通过在充电站中将来自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电池所需的直流电,并将其直接输送至电动车电池,从而加快充电过程。目前,在公共补能领域,直流充电桩的增长速度快于交流充电桩。前者在高速公路沿线尤其普遍,车主们希望快速完成充电以继续旅程。

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公共直流充电桩数量和直流充电桩密度在全球范围内均呈增长趋势。中国在直流充电桩推广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例如,2022年下半年,其公共网络中直流充电桩的份额超过42%。与此同时,中东在直流充电桩方面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直流充电桩份额在2022年增长了7%,达到21%以上;直流充电密度则增长了125%,达到每百公里道路1.3个直流充电桩。而上述两方面的数据都将进一步快速增长。

用户对公共补能和快充的看法

不出所料地,电动车车主对公共补能网络和直流快充的扩张持积极态度。在我们的调研中,五个地区的所有受访者对电动车充电便利性均表现出了更高的满意度。在2022年下半年,共有83%的受访者表示公共补能网络更便于获取,而2022年上半年该比例为67%。中国、美洲和中东的电动车车主的满意度最高。

在公共补能速度方面,中国和中东的电动车车主满意度最高,这两个地区约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补能速度足够快。从全球范围所有地区来看,大多数受访者均对此表示满意。

用户行为:电动车车主越来越依赖公共补能

罗兰贝格《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的一个核心目标是衡量和洞察电动车车主不断变化的行为和偏好。在本期报告中,我们将聚焦用户对公共补能的偏好。

电动车车主对公共补能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加

在全球范围内,仅10%的电动车车主从未到过公共充电场站。而超过30%的电动车车主每周使用公共补能服务至少3次。

中国电动车车主尤其依赖公共补能网络。中国公共补能网络在用户中的渗透率达96%;而17%的中国电动车车主每周到公共充电场站超过5次,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公共补能的充足性仍有提升空间

评估公共补能网络使用频次并不能全面了解公共补能的充足性,更好的方式是通过车桩比来体现。我们的调研显示,公共交流充电桩供给不足,而公共直流充电桩供给更为充足。

在中国,两种充电桩的车桩比在2022年下半年均有所上升,这表明中国公共补能基础设施的扩张速度未能匹配其电动车销量和汽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欧洲和美洲的车桩比有所提高,但仍显著落后于中国。

续航里程焦虑仍是关键问题

由于用户对公共补能依赖度高而充电桩供给普遍不足,续航里程焦虑仍然是电动车车主面临的一个难题。例如,我们的调研显示,超过一半的用户希望电动车充满电后至少能行驶500公里。总体而言,56%的受访者表示其对续航里程高度或极度焦虑。其中,亚洲电动车车主对续航里程的焦虑程度最高,而欧洲车主的焦虑程度则最低。

补能场所选择

就补能场所而言,在目的地进行公共补能是首选。根据我们的调研,在工作场所充电是总体上最受欢迎的补能场景选项(26%),其次是购物中心(20%)。酒店和度假村(11%)也越来越受欢迎。高速公路充电(15%)则是最主要的非目的地补能场景。

品牌补能网络:主机厂电动车补能基础设施战略的区域化与差异化程度有所提升

市场挑战者和市场领导则之间的关键差异

全球电动车销量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电动车渗透率将超过50%。尤其在高端豪华领域,这一快速扩张背后的驱动力来自一小部分造车新势力,其过往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71%。与此同时,传统豪华品牌在争夺市场份额方面却出人意料地落后于造车新势力。

造车新势力脱颖而出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于提供自有品牌补能网络,为用户提供无缝补能体验。例如,特斯拉目前在全球运营约4.5万个超级充电桩;而截至2022年底,蔚来仅在中国就拥有超过1.3万个超级充电桩及1,300座换电站。

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42%的造车新势力品牌车主对当前的补能体验感到满意,而传统豪华品牌电动车车主的该比例仅为34%。此外,超过70%的豪华品牌电动车车主表示,是否拥有自有品牌补能网络将显著影响其购买该品牌电动车的决定。

美国:标准化程度提高

全球各地的主机厂正在推动电动车转型并开发自有品牌补能网络。然而,我们观察到,由于受到多样化用户需求及竞争态势所驱动,且不同地区所处电动车转型阶段各不相同,各地区采取的策略亦有所差异。

以美国为例,其电动车销量迅速增长,2022年增长约55%,但电动车渗透率约为6.8%,整体仍落后于欧洲和中国。长时间以来,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主机厂将充电技术标准化视为加快电动车转型的关键驱动力,并正在解决用户抱怨公共补能网络质量差的问题。

在IRA出台以前,特斯拉所使用的北美充电标准(NACS)与其他大多数主机厂所支持的联合充电系统(CCS)之间存在竞争关系。2023年6月,特斯拉宣布开放其北美充电网络中的一部分给其他品牌,随后福特、通用、沃尔沃、极星、Rivian等主机厂、以及Blink和Electrify America等补能网络运营商纷纷宣布有意加入特斯拉充电网络,基于双方协议,其车辆将能通过连接器接入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也表示或将加快NACS连接器标准化到2023年底实现的进程。这一标准化进程或将进一步推动电动车在美国的渗透普及。

中国:电动车市场呈现差异化特征

在中国,自有品牌补能的价值主张则呈现另一番景象。中国电动车的渗透率相对较高,约为28%,且仍持续增长。对中国主机厂而言,自有品牌补能可作为电动车战略的关键差异点,使其能够打造独特的电动车品牌形象,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并展现超高速充电等前沿技术。

中国领先的造车新势力在自有品牌补能网络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服务水准,包括各种充电选项(快充、换电等)、不同补能场所(购物中心、办公楼、高速公路等)以及优质服务(代客充电、附近商店折扣权益等)。另一种常见的销售策略则是向用户提供自有品牌补能网络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免费补能额度。为了赶上中国的步伐,包括奥迪、保时捷在内的众多全球主机厂均开始构建自有品牌补能网络,以满足用户对便利性、多样性和优质充电体验的需求。

蓄势待发

毫无疑问,全球电动车补能市场在过去几个月中持续调整状态——其极力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中恢复的同时,也展现出为实现电动车转型长期愿景的强大韧性。

对于电动车主机厂和用户而言,电动车补能的作用已逐渐从简单地满足需求转变为更多样化的价值。在一些市场,豪华主机厂正仰赖自有品牌补能网络,以促进整车销售并增强用户忠诚度。另一方面,用户希望通过充足的充电桩供给、快充技术以及多样化的补能场所覆盖来缓解续航里程焦虑。

第四期《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强调了种种积极信号,似乎市场已然做好准备,蓄势待发。罗兰贝格将持续追踪,洞察补能规模、多样性及品质等增长态势的可持续性。

注释:[1] 为更好地反映补能发展趋势,第四期《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的用户调研新增了部分指标 ,主要围绕“电动车补能体验”,包括“补能速度体验”和“公共补能便利性”,以更好地反映用户对补能基础设施发展的满意度。

关键词: